现代工程科技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xdgckjzzs@163.com

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1672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26/TB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gckj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xdgckj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268号出版文化城 C 座705室《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

网址: 《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

用艺术“缝合”心灵——“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侧记

时间:2019/12/24  点击:835


       

  用艺术“缝合”心灵

  ——“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侧记

  如果给你一根“针”,你想“缝合”什么?是拼起两片布料,是缝起手术后的伤口,还是拾起来自不同时空的文化记忆?12月13日至2020年3月15日,由今日美术馆主办、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第四届今日文献展——缝合”在今日美术馆举办。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7位艺术家围绕因全球化引发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状提出问题,并进行反思;此时的“缝合”已不限于传统的拼接之意,还包括事发端倪的亡羊补牢,以及不同语言、观念、经验、价值、渴望的相互关联和妥协。

  尽管艺术家使用各种媒介和表现手段,但都是希望用作品缝合起欣赏者的情感和共鸣。“我希望大家在看的时候能摸一摸我的作品。”尼泊尔艺术家玛尼·拉尔·斯雷斯塔表示。他在《1336计划:小巷中的生活》中用当地的毛线、线绳、棉花球织成长1366米的大型织物,隐喻这里遭受生态恶化后,人们仍在努力建立希望和荣耀。“尽管我们的社会有很多动荡,但人们还是要生活。我把这些从不同社区收来的旧衣服缝合一起,做成作品从天花板上垂到地上,好比天和地结合,也象征身体和心灵的连接。”尽管这件作品看起来纠缠一团,但又像妇女们一起编织、交流时那般自然。玛尼·拉尔·斯雷斯塔用乐观的态度展示生活遇到的问题,再把它带给观众去自行体会。而当观众行走展厅,每个人也会潜意识地选择与自己愿意接受的作品进行“缝合”。古巴艺术家格莱克希斯·诺沃亚的《持续的对话》是一组画在墙上的“迷你”画,这让观众必须十分靠近才能看到画的是什么。“人们喜欢看这些小小的图画,它们就像托词或借口一般地存在。我希望邀请大家能够关注空间,建立起与空间和其他观众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并创造属于自己的体验和经历。”他说。而这样的想法来自于格莱克希斯·诺沃亚离开古巴之后对世界的认识:“当我发现其他国家也存在和古巴相似的问题时,我便打开视角,尝试用自己的视野作出回应。我会仔细观察人们看作品时的反映,最后选择这样的方式,用一幅一幅作品和他们建立联系。”

  即便艺术家可以导演自己的作品和观赏行为,但难以彻底理解、甚至难以沟通的情况在不同文化之间总会存在,有时很难舍身处境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最原始的创作动力。但这些问题在中国艺术家萧昱看来却不那么复杂,他情愿把话语权交给观众。“艺术体现的是不同年代生活方式,我只能让人们通过我的作品看我眼里最普通的事情,这其中当然会有我的逻辑和脉络,还有我的情感和痛苦;尽管有些在别人眼里是暴力的、安静的,或是文化的。”他说。因此,萧昱在《不定式NO.3》《蝶》等作品里展示出竹子材质里自然与人工、约束与自由等多重冲突张力。而当“叶长贵说,吉门美惠的生日和我只差一天……青年日久生情”等残缺的霓虹灯文字出现在展墙上时,那种夜晚公共空间的零碎记忆也被观众重新拾起。中国艺术家何岸在作品《看看大哥能帮帮她吗?》里以共同的日常经验引入,用重组的新叙事揭示事物脱离原有语境后的秩序与失序、确定与混乱之间的纠缠,从而唤起人们的新思索。

  正如策展人乔纳森·哈里斯所说:“在这些“缝合”的艺术家中,他们能够理解历史背景,他们的艺术作品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出来的。去连接,去传播、去联合、去加入、去建造……这些都是用线缝合在一起的隐含意义,艺术家创作时会对这些词汇产生很多同感。艺术作品既能够去反映现实世界,也可以创造一个新的虚幻世界,今天的展览体现了这个主题,那就是把不同的想法和主题“缝合”在一起,去创造现在世界当中的一种现实世界。”

  实施“缝合”的行动经常面临严峻的挑战,并且困难重重。对于生态环境,“缝合”是修复人类与自己破坏性的关系;对于全球化语境,“缝合”是对混杂性事物以及不同身份的合并;“缝合”对于科学技术,“缝合”是建立在科技与人类认知方面与生存方式之间的对接;对于未来,“缝合”是对潜在危机的预防。中国艺术家王鲁炎表示。因此,有的作品展示出的是“缝合”时的困惑。生活在美国的韩国艺术家崔玄周在《知识性拆解》系列作品里展示出自己作为东方人在遭遇西方文化一系列冲击下的焦虑,而这些占据了自己在美国生活的一大部分,因此崔玄周在作品里更多展示出了批判性和概念性,他把一片片绣着短语的小棉布附在一幅幅西方名作之下,进行新的注解。他认为:“如果我不了解西方艺术史,那么《蒙娜丽莎》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年老的女人而已,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含义了。”中国艺术家李消非则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方式以回应主题:“我在世界各地拍摄过250多家工厂,造访任何一家都不容易,特别是拿着摄像机,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沟通。所以从艺术项目开始至今的这9年间,我把所接触的人都详细记录在表格里,包括由谁推荐,去了哪里,采访人是谁,还有当时拍摄的情况和我内心的感受。这个工作方式可能也是我对社会、对工厂的工人和我与他们之间的“缝合”方式。”在联合策展人黄笃看来:“艺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我们能提出问题,能给人带来一些思考,比如说通过视觉艺术人们能够在行动上或者心灵上受到影响,这可能就彰显了这个展览的意义。”


本文由: 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编辑部

2019/12/24

上一篇:刘庆邦长篇小说《家长》获第二届南丁文学奖
下一篇:用信息技术防范违法拍卖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