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程科技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xdgckjzzs@163.com

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1672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26/TB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gckj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xdgckj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268号出版文化城 C 座705室《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

网址: 《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

重走采风路 共谱脱贫曲 | 直播成了“新农活”

时间:2021/01/16  点击:521


       

  编者按: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

  在“攻坚”之年加入“攻坚”行列,在“收获”之季参与“收获”劳作。在这极不寻常的年份,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联合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起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副刊编辑、作者在内的一支新闻媒体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队伍,深入基层,重返他们在过去20年中曾经到过、访过的贫困地区、贫困村镇,以今昔对照的视角,通过他们手中的笔和镜头,重温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脱贫故事,重现一张张感人至深的奋斗面孔,重读一副副收获幸福的满足笑容,接续谱写当地创造的新业绩新辉煌!

  精彩中国,精彩时代,精彩故事!重走采风路,共谱脱贫曲。这是一组具有特殊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感染力的故事,是一道发生于、写就于我们身边的时代强音!

  今日推出这一采风系列中的《直播成了“新农活”》,敬请关注。

  直播成了“新农活”

 

 

 

 

“微商第一村”岭头村村貌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老实巴交的村里人也开始学习新知识,一个只有504人的村庄,在短短的一年之内迅速开起了80多户微店,销售突破100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300多元。学着用互联网,义务“传帮带”,一户带多户、典型带全村,连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都回到家乡开始参加电商学习,开微店成了村里最新潮的事……

岭头村墙上标语

  太行山西麓,山西东南部,武乡。

  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当时仅有14万人的山区小县,就有1.5万人参加八路军、9万多人参加各类抗日团体,2.1万多人为国捐躯,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在太行山上》曾响彻武乡山水。

  武乡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787户55088人,贫困村215个,贫困发生率为30.9%。“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

  摘于 中国副刊 《再次唱响<在太行山上>》

岭头村村民魏宝玉站在谷子地里直播

岭头村产出的武乡小米

  就在4年前,他拿着手机搞直播,还被村里人笑话:每天东拍拍西拍拍,不务正业。可是很快,大家发现通过这么一通“乱拍”,魏宝玉把三五块钱一斤的小米居然卖到了18.8元一斤,订单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飞来,眼看着魏宝玉的口袋就鼓了起来。

  摘于 中国副刊 《再次唱响<在太行山上>》

岭头村的张晓英给记者展示微信收款

  张晓英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每年通过电商平台能收入七八万,同时,作为电商便民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她帮助全村不会上网的老人免费代销三十四种农产品,主打产品当仁不让是小米。

  “我可不是三五斤地卖,固定的大客户有400多个,还发展了7个代理商。你看,基本都是这样的订单。”说着,张晓英打开了微信,显示刚刚有笔1800元的转账。

  摘于 中国副刊 《再次唱响<在太行山上>》

岭头村的微商展示墙

  2016年以来,在岭头村的带领下,武乡县共建成乡村电商服务站233个,发展农村物流配送点260个,发展微店村100个、微店5500个(其中贫困户1824个),淘宝店1062个、扶贫创客小院33个,全县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到2.8亿元,直接带动2318户贫困户6954人增收347.7万元。2016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成为武乡微店脱贫示范村、山西微商第一村。


本文由: 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编辑部

2021/01/16

上一篇:紧盯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 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
下一篇: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星巴克公司董事会名誉主席霍华德·舒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