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辑出版:《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7-1672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26/TB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xdgckjzzs@163.com
把“疯涨的垃圾”降下来
——推行垃圾分类系列评论之一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上海等地推行的垃圾分类新举措吸引了全国关注,也引发人们思考。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一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难事。抓好“垃圾分类”工作,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树立绿色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总量,把“疯涨的垃圾”降下来。
我国每年垃圾生产量巨大。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垃圾累计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近年来年均增速为4.8%,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困境。大量垃圾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会破坏生态环境、给居民生活带来危害。采用露天堆放和填埋等方式处理垃圾,既容易造成污染,也浪费资源。推进垃圾分类,让一部分垃圾用于焚烧发电和分解积肥,另一部分用于回收循环再利用,把垃圾变成资源,一举多得,实现多方共赢。
然而,解决“垃圾围城”问题,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另一方面还需努力从源头减量。如果能够从源头上加以整治,在生产、运输、消费等多个环节提前给垃圾“瘦身”“减肥”,垃圾总量将大大减少,后期垃圾分类的负担、垃圾处理的难度也会相应降低。从源头上把“疯涨的垃圾”降下来,是从根本上减少垃圾量的有效方式。
要从源头减量,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生产链需发生改变。最近有报道称,不少人点外卖时备注“少点汤”、无需餐具,源头减量,可以从有意识地按量点餐开始。减少生活中垃圾的生产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品质低、寿命短的产品,培养旧物回收利用的习惯,有意识地视需而取、物尽其用。众多生产、运输企业也须树立绿色理念、增强环保意识。生产产品时,就应考虑废弃后有用材料的回收利用问题,通过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使用环境友好材料、采用绿色包装等方式,从源头削减垃圾量,等等。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包装共享”方式,鼓励人们将用过的包装投入共享站,以便重复利用。
事实上,一些国家在推进垃圾减量化方面,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和经验。比如,加拿大曾规定,一户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上限为每周6袋;日本规定实施垃圾收费制度,倡导极简生活;德国一直推动并实施循环经济理念,提出生产者责任制。瑞典、瑞士等国家也严格执行垃圾管理制度,垃圾产量甚至出现过负增长。在我国,不久前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促进源头减量”纳入规定,不少条款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旅馆不得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餐饮服务提供者和餐饮配送服务提供者不得主动提供免费的一次性筷子、调羹等餐具,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办公场所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等等。这些举措,有助于抑制垃圾量“疯涨”之势。
垃圾减量,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同时,一起出份力,尽可能提高效率,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期待。只要垃圾生产链每一环节努力实现“减量”,就能让“疯涨的垃圾”降下来。
本文由: 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现代工程科技杂志社编辑部
2019/08/15